2023年5月15日,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卷二終於考完!考卷設有七條題目,考生可選答任何兩題。這些題目主題非常多元化,包括香港經濟發展、中國外交關係、二戰對日本的影響、極權主義與巴黎和會、以阿關係、國際社會合作及近代歷史發展,各方面都能夠考察到學生的歷史素養。
有些考生表示,今年的試題顯得比較直接,只要已經溫習過重點,就能夠輕鬆應付考試。不過也有歷史科老師指出,今年歷史科卷二題型變化不多,部份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較為罕見,需要考生在答題時要更細心。
每一道題目都充滿挑戰性。例如,第一題要求考生論述「在二十世紀,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城市化,而城市化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考生需要從香港經濟和城市化之間的互補關係入手,說明其影響及意義。第二題要求評論1978年起中國如何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口語上需要注重爭議性問題的探討比對。第三題要求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完結為日本帶來巨大轉變」的確實程度,考生必須從日本如何受影響方面去做討論。第四題要問及考生是否同意極權主義的興起是有損巴黎和會(1919年)決議的主要因素,需要學生深入探討20世紀初期歐洲的政治改變與其後果。第五題要問及1945年之後,影響阿拉伯及以色列關係的因素,學生需要在政治,經濟,或者文化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觀點。第六題要分析於二十世紀下半葉期間國際社會及文化合作的障礙,需要考生理解全球化對人類生活方式與文化獨特性的衝擊。第七題要闡述「二十世紀歷史發展是由敵對演變成合作」,並以相關歷史例子支持。此問題論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則是最建議的選項,因為其可顯示在全球社會層面上的影響。
考生們也紛紛表達對今年試題的感受。柯同學表示,卷一的題目較卷二容易,卷二卻沒有考核相關內容,相反問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的轉變,真正考驗了考生對日本歷史的瞭解。嚴同學認為卷一的題目與歷屆試題的難易度差不多,但卷二的題目較難,特別是極權主義興起對巴黎和會決議的影響是最讓他頭痛的。
對於考試的評價,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科主任謝榮燊也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他認為,今年卷二的題型變化不多,以比較題、直述題及立場題為主。雖然第七題是開放題,但考生只需引用合適的史實再加以論證便可。他表示,除了第三、第四及第七題外,其餘題目的提問字眼或考核內容均較為罕見。他也指出第一題提到的香港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互補關係在其他試題中並不多見,可見出出題者的深入思考和努力。
歷史科從某個角度來說就像是一本關於人性與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細節的百科全書。回首歷史,路已經走過,探索未來,則要尋找新的方向。在歷史這個學科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歷史的起伏和變遷,也更能夠對當下的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未來有更好的預見。因此,希望未來的學生們能夠從歷史科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智慧,思考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現代世界的未來。